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c 语言 冒泡排序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c 语言 冒泡排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C语言冒泡排序法详解?
所谓冒泡排序法,就是对一组进行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序的一种算法。具体方法是,相邻数值两两交换。从第一个数值开始,如果相邻两个数的排列顺序与我们的期望不同,则将两个数的位置进行交换(对调);如果其与我们的期望一致,则不用交换。重复这样的过程,一直到最后没有数值需要交换,则排序完成。一般地,如果有N个数需要排序,则需要进行(N-1)趟起泡,我们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来看一下,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:
2.算法的实现,具体情况如图:
- 按照上面的程序,在第五趟(i=5)起泡时,计算机不仅要对“1,5,6,4”两两进行比较并排序,还要对“7,8,9,13”进行两两比较并排序,而“7,8,9,13”在第四趟起泡时就已经排序好了,所以再进行比较的话,就显得非常多余。图示如下:
2.在上面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。具体情况如图所示:
3.优化后的输出结果。如图所示:
C语言冒泡排序法详解?
第一讲:冒泡排序法基本原理
所谓冒泡排序法,就是对一组数字进行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排序的一种算法。具体方法是,相邻数值两两交换。从第一个数值开始,如果相邻两个数的排列顺序与我们的期望不同,则将两个数的位置进行交换(对调);如果其与我们的期望一致,则不用交换。重复这样的过程,一直到最后没有数值需要交换,则排序完成。一般地,如果有N个数需要排序,则需要进行(N-1)趟起泡,我们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来看一下,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:
第二讲:C语言程序的实现
首先,为了实现效果,我们得先定义一组待排序的数列以及各个变量。具体情况如下图:
2.算法的实现,具体情况如图:
3.运行结果显示。具体情况如图:
第三讲:在上一讲的基础上对程序算法进行优化
按照上面的程序,在第五趟(i=5)起泡时,计算机不仅要对“1,5,6,4”两两进行比较并排序,还要对“7,8,9,13”进行两两比较并排序,而“7,8,9,13”在第四趟起泡时就已经排序好了,所以再进行比较的话,就显得非常多余。图示如下:
2.在上面程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。具体情况如图所示:
冒泡排序的规则?
1)基本思想
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就是:从无序序列头部开始,进行两两比较,根据大小交换位置,直到最后将最大(小)的数据元素交换到了无序队列的队尾,从而成为有序序列的一部分;下一次继续这个过程,直到所有数据元素都排好序。
算法的核心在于每次通过两两比较交换位置,选出剩余无序序列里最大(小)的数据元素放到队尾。
(2)运行过程
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:
1、比较相邻的元素。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(小),就交换他们两个。
2、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,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。这步做完后,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(小)的数。
3、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,除了最后已经选出的元素(有序)。
4、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(无序元素)重复上面的步骤,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,则序列最终有序。
c++数组排序的三种方法?
第一种方法是使用STL库中的sort函数,该函数可以对任何类型的数组进行排序,只需要传递数组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即可。
第二种方法是使用qsort函数,该函数是C标准库中的函数,可以对任何类型的数组进行排序,但需要传递比较函数作为参数。
第三种方法是使用自定义的排序算法,如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快速排序等。这些算法需要自己实现,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,比如快速排序可以使用随机化来避免最坏时间复杂度。无论哪种方法,都能够对数组进行排序,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性能要求。
c ++三种排序方法?
c语言排序方法有:
冒泡排序;
简单插入排序;
希尔排序;
归并排序,基于归并操作的一种排序算法;
快速排序,属于分治法的一种;
堆排序等。
c ++常用的有三种: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、插入排序。
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:对于n个 数进行排序(现***定是从大到小排序,以下均按此进行),将相邻两个数依次比较,将大数调在前头:也就是说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比较,大数放前,小数放后。
插入排序基本思想:(***定从大到小排序)依次从后面拿一个数和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进行比较,比较的过程是从已经排好序的数中最后一个数开始比较,如果比这 个数,继续往前面比较,直到找到比它大的数,然后就放在它的后面,如果一直没有找到,肯定这个数已经比较到了第一个数,那就放到第一个数的前面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c 语言 冒泡排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c 语言 冒泡排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ongung.com/post/37082.html